4月10日下午,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携手手工协会共同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了“春日拾艺,文化溯源”青芒手作艺术节,引导青年学子在手作体验中溯源文化根脉,于匠心传承中锤炼劳动品格。
锤响春律·手作疗愈
依据清明艾草驱邪的习俗,同学们将洗净的薄荷、艾香等捶碎后用棉麻质感的布袋层层包裹,通过棉絮裹芯、彩线缠结等工序,制作出兼具驱秽祈福功能的艾草锤,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养生疗愈的魅力。
草缕织春·古韵新姿
现场草叶簌簌与篾条翻飞之声相和,同学们通过揉捻润泽的蒲草,在挑一压一的经纬交错中解锁绞编、缠边等非遗技法,编织出不同形状的草编作品,并将铃铛缀于竹编之下,实现了传统技艺的质朴之美与现代审美完成诗意对话,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匠心精神。
华灯绘彩·映春祈愿
宣纸轻展,竹骨为架,同学们将裁剪后的宣纸平整裱糊在宫灯骨架上,用细密的笔触勾勒出创意图案,安装提手、灯穗与光源,一盏盏承载着美好祈愿的宫灯被点亮,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光影的美学意境,见证了劳动创造美的教育真谛。
古法制香·春日雅意
同学们将香料研磨成粉,经过细筛过滤出细腻香粉后,加入粘合剂和水揉成香泥,定型后通风阴干,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香牌,感受到古人“以香传情、借香祈福”的美好寓意,让非遗制香成为解码传统文化的密钥,更是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与专注能力。
旧物焕新·塑梦青春
让废旧纸箱变废为宝,同学们以石塑黏土为笔,在裁剪后的纸箱表面粘黏不同的生动纹样,朴素的废旧纸盒瞬间焕发出民间艺术的独特韵味,每一道纹路的刻画,都是对非遗文化的致敬;每一处细节的打磨都在续写这变废为宝的创意篇章。
罐韵陶情·易起趣造
铝罐叮当,彩泥翻涌,洗净的易拉罐和奶茶瓶子被裹上七彩黏土,塑造成春日花园等场景,赋予了废旧物品新的生命,让环保理念和自然美学在手中生根发芽。
此次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动手实践平台,更通过艺术创作这一独特载体,让传统文化以亲身劳动的方式浸润心灵。教育科学学院将持续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推进以劳育人、以文化人的特色实践,真正实现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,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注入力量。